《佛子行37颂 噶千仁波切》

佛子行,全名《佛子行三十七颂》,是藏传修心法门中非常殊胜的窍诀、大乘法门的修行精要。 内容为大乘佛子所应具有的行为,分三十七个颂词阐述。 藏传佛教一切宗派大师共同赞誉佛子行,称其包含了一切甚深与广大的要意。

作者萨迦派大德土美大师(1295-1369)传世之作,土美大师全名额曲土美桑波,意为无著贤,萨迦派历史上卓有建树者之一。被公认为登地菩萨,一生显现了伟大的 菩萨行 宜,慈悲、智慧和神变事迹不可胜数。

大师出生于西藏萨迦寺附近的”札迦”父名滚丘巴,母名布卓。五岁开始学习语文、经论,十四岁受沙弥戒,十五岁起先后到著名的伯东埃寺与萨迦寺学习经论,精通了大小五明与三藏经续,二十三岁时已因出色的辩论才能而被称为”辩经无比尊”,深受各方大德的佩服和赞叹。三十岁时受比丘戒,三十九岁至四十三岁应邀至伯东埃寺大转经轮,培养出很多出色的弟子。四十三岁起在额曲秋宗山洞闭关静修,历时二十多年,以他修菩提心的力量,在他的周围,出现了诸如猛兽与野兔一同嬉戏等的感人场面,七十四岁在静坐中入定圆寂。土美大师一生致力于菩提心的弘扬留下了大量关于菩提心的教诫,著名的有《佛子行三十七颂》、《入菩萨行释—妙解大海》。上师法王如意宝对土美大师极为推崇,曾谕示,通过修学土美大师的论著,能使我们很自然地生起菩提心。上师法王如意宝于诸传承上师前共听了150多次本论的讲解,并要求弟子们必须精通其义。

無著賢菩薩,菩提道次第傳承中的第七十三位,於西元1295年出生於薩迦寺院附近之村落。從他會說話時,即現出其悲心。

一天坐在母親腿上,他看到一片葉子被風捲入空中,即哭了起來。母親問他為何哭泣,他指著消失於空中的葉子說:「一隻動物被帶去了空中」。

當他會走路時,有一次他走到外面卻很快光著身子進來。母親很驚訝地問他:你的衣服呢?他回答說外面有人很冷。母親去看是誰,唯見其衣物蓋在一有霜的樹叢上,並小心地以石頭壓在外套上防止被風吹走。

三歲時他的母親往生,兩年後父親亦過逝。他由親戚照顧直到九歲才離開牧地到桑林寺,並由一位僧人教他讀寫。他十四歲時受沙彌戒,於隔年開始密集學習。因其出色的表現,獲得無著賢之名,其意為無礙賢善。晚年獲得「嘉瑟」名號,意為佛子或菩薩。

三十歲受比丘戒後,於波東俄寺擔任住持九年,之後閉關二十餘年。

無著賢有百餘部著作,其中最主要的包括:修心七要註釋,佛子行三十七頌,入菩薩行註解名曰精釋海。

如同其他大成就者,當別人痛苦時,他比他們還痛苦;當別人高興時,他比他們還高興。

他於西元 1369 年圓寂,享年七十五。


Youtube在线视频

噶千仁波切开示研读及修习《佛子行》的重要性。Youtube视频。

系列讲座:Youtube在线视频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分享、赞美,是一种美德!收藏,是个好习惯。
点赞7 分享
评论 抢沙发

请登录后发表评论

    暂无评论内容